实践有感——王康

 

第一次社会实践,充满了期待。我们一行五人早早的就乘车赶往我们要调研的独垛子村。早晨的村庄还是挺安静的,不过大部分的村民已在忙着自己的事,与我们家乡不同的是,这边没有很多农田需要农作,大部分村民都去离村子不远的工厂去上班了。而我们直奔的地方,则是村委会,来到村委会。遗憾的是村支书没在,问在那里值班的人员,说村支书挺忙的,在其它地方开会。我们也只好问了村支书的号码后,然后决定去走访下村民,问问一些与他们的生活问题,以及这几年生活的变化。问我们为什么来这个村,其是我们在网上查到青岛有个千企帮村的政策,而这个村子就是其中之一。我们这次就是为了调研在这个政策的帮助下,村子近几年发展的情况,村民的生活有没有得到提高。

在得到村支书的允许下,我们开始走进了这个比较富裕的村子(这是我对这个村子的第一感觉,相比于我家乡),刚走不久,就遇到一位老奶奶在门前晒着玉米,我们就问问一些有关生活的问题,可是她却要我们问问年轻村子里的年轻人,说自己已经老了,什么事情都不清楚。我也不知道老奶奶为什么不回答我们的问题,也许是我们人多了吓到她了,或者自己真的不知道什么。我们也没有勉强老奶奶,然后继续往村子里走,这时有个年过百的爷爷向我们这边走来,步子有点急,这个机会我么也没有放过,这次我们派了一个人的上去去问爷爷,可是他是回答仍然是他不知道什么,要我们去问问村子里的其他人。这个情况让我们感觉有点受挫了,也很不解,就是最简单的几个问题,他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回答,为什么。。

但我们还是继续去问,显然都没有得到我们所想的结果。为什么这么简单是事情,办起来都感觉很难,仅仅是想了解村子里的一些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 我们商量了一下,决定上门去问问,这次进的是一个私人小“医院”,这次感觉还不错,主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应该就是这里的医生了,说明我们的来意以后,他也非常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,于是我们坐下来拉起了家常,也从拉家常中了解近几年的村子发展的情况,而我们也分工明确,有记录的,有照相的,当然也有拉家常的,渐渐的,我们对村子也慢慢的了解了。知道了这几年村子的发展与变化,和现在的现状,也知道了企业在本村投资的简略的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  经过拜访村民,我们虽然碰了壁,但是还是有些收获的。虽然这次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些上门走访,但是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,怎么与村民打交道,怎么让村民乐意和你交谈。但是我还是觉得村民不是很好打交道,感觉他们都害怕我们,怕我们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。仅仅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我们,这也许就是现在的社会反应吧—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时候我也非常不解,但仔细想想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对,这也许就起到了社会实践的真正的效果,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,让我们脱离书本去感受一下外面的社会,这也是我们将来要生活的社会。

         当我们到达因为投资而建起的“生态园”的时候,为了向想了解这里的基本情况,被那里的人要我们找这个人,要我们找那个人,最终我们基本上将整个“生态园”逛了一圈,当时心里很不舒服,找个人都这么麻烦。。。

         通过这次小小的实践,我觉得我成长了很多,也感觉我还需要很多实践的经验。自己仅仅只在学校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圈子里生活着,将来是不可能融入社会的。实践真的很重要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*

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